广告招募

回放

防火材料的发展历史

2020年12月31日 23:20:36      来源:廊坊宝来防火建材有限公司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304

分享:

早在五千年前,我国就有木架结构连片建筑,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探索建筑防火的技术,在甘肃秦安大地湾大型公共建筑的木柱周围,人们用泥土构筑了“防火保护层”,并用一层坚固防火涂料(胶结材料)涂抹于木柱上,其遗址保持至今。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火所未至,撤小屋,涂大屋”的火灾预防办法。战国时的思想家墨子,在《墨子》一书中,提出许多防火技术措施。电影《墨攻》中有这样的场景:刘德华饰演的守城(墨者)革离,因为当时水没办法进来,城里的井水要保命,于是让人收集全城的粪便,涂于建筑上防火,使得敌方用火箭发动的火攻以失败告终。

电影《墨攻》生动再现了墨家传人,用原始的有机、无机磷氮型复合物涂抹于城墙和民居上,实现阻燃防火效果的一幕。也给广大影迷做了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阻燃科普。

元朝,的农学家王祯在他的《农书》中对于建筑防火和防火材料更有详尽的论述,他提出了“火得木而生,得水而熄,至土而尽”的理论,由此研制了“用砖屑为末,白善泥、桐油、枯莩碳、石灰”等五种材料,然后用“糯米胶”调和出一种比较原始的防火材料。

明朝时期,人们为确保盛放皇帝銮驾仪仗等器物的仓库*,仓库除沿护城河设置外,还建造了可靠5米厚的白壁青瓦马头墙防火隔墙,在房间内充填三合土,直到顶部,用夯压,后封砖盖瓦。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中国古代中,火就被勤劳智慧的人们所约束。相对于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的来说,西方建筑多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

据希腊人Herodotus在公元前450年所做的记载,希腊人将木材浸渍于硫酸铝钾溶液中可赋予木材一定程度的阻燃性。公元前约200年,罗马人在硫酸铝钾浸液中加入了醋,提高了木材的阻燃耐久性。

公元前83年,古罗马报道了阻燃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如以alum溶液处理木城堡以御火攻(这里的alum或alumem系拉丁文,很可能是铁和铝的二硫酸盐),采用以头发增强的粘土做成的涂层来保护围城塔,以免被纵火材料毁坏。

法国的NikolasSabbatini在1638年发表的文献,提出用陶土和熟石膏作为填料加入涂料中以用于处理剧院的帆布窗帘而使其获得阻燃性,并制备过一种难燃织物以及衣服。

1735年,英国Wylsd获得了以矾液、硼砂及*阻燃处理木材和纺织品(英国号551)。

1786年,Arfird建议用硫酸铵做阻燃剂的混合物组份。

有关阻燃纤维的科学和理论的基础研究是从法国的J.L.Gav-Lussac开始的。1821年,他应法国国王路易十八的要求,研究降低剧院窗帘的可燃性。Gay-Lussac发现,硫酸、盐酸和磷酸的铵盐对大麻和亚麻都具有很好的阻燃性,采用氯化铵、磷酸和硼砂的混合物,阻燃效率更可显著提高。这个研究成果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被使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