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回放

“化学地球”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2020年12月25日 17:34:08      来源:北京北信未来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323

分享:

近日,“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研讨会在河北廊坊举行。会议总结了“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启动两年来取得的工作进展,交流地球化学基准在资源评价、环境、健康、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相关地学大科学计划成功实施的经验,研讨地球化学填图技术指南,并形成了下一步实施建议。研讨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物化探所主办,教科文组织尺度地球化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办。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指出,2016年5月,由联合教科文组织尺度地球化学研究中心发起的“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旨在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性及性地球化学数据,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实施,他倡议:加强发展中地球化学填图技术能力建设,分享中国及发达的*技术,为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地球化学方面的基础支撑;加强地球化学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提高地球化学数据共享服务和智能化水平,搭建科学界、决策者与社会大众资源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的沟通桥梁;加强中心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设,加快推进大科学计划的实施。

“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具体要做什么?计划启动两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果?计划工作的进展如何?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心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物化探所所长彭轩明。

记者:“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彭轩明:该计划具体实施开展七项工作:建立覆盖地球化学基准网,获得地球化学基准点76个化学元素基准数据;建立中国关键带地球化学观测网,*观测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循环;开展地球化学填图,圈定铀、金、铜、稀土等矿产资源远景区;基于地球化学基准值,估算资源总量;监测重金属、放射性和碳元素环境变化;研究性重大地质事件或污染事件的地球化学响应;建立“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实现地球化学大数据共享。

记者: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得到哪些的积极响应与支持? 

彭轩明:“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的提出得到了科学组织及众多地学调查研究机构的积极响应与支持。计划发布时,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等22个的68名科学家代表在倡议书上签字支持;目前参与或意向参与该计划的达60余个,科学家300余位,初步搭建了“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合作网络。两年来,科研技术人员到合作访问,均受到接待方的高度重视,“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得到顺利推进和实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记者:“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取得了哪些成果? 

彭轩明:两年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各大区域地质调查中心密切配合,启动了与俄罗斯、柬埔寨、墨西哥、尼日利亚等国的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合作,继续与哥伦比亚、老挝、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巴西、苏丹、坦桑尼亚及印度尼西亚开展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合作。截至目前,新完成地球化学基准填图490万平方千米、*二轮地球化学基准观测网采样930万平方千米;完成尺度地球化学填图面积140多万平方千米。通过双方地球化学家的共同努力,老挝、蒙古等次有了全国性的高质量、多元素、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图件,将为这些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举办地球化学填图方法技术培训是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依托中心,两年来已在国内举办5次培训班、13次境外短期培训班,同时还为我国*多个与地学相关的援外培训班提供了地球化学填图技术授课服务,近500人次地球化学或地质工作者参加培训。俄罗斯等国参加培训的近百人已能独立承担地球化学填图样品采集工作,相应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为保护地球提供科普知识是中心和实施“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施大科学计划时,研发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统一地球化学信息化平台——“化学地球”平台,实现了针对多尺度海量地球化学数据与图形的管理,能对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图进行显示,具有图形与数据交互查询、采样信息查询等一系列功能,方便各级用户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为公众提供科普知识。两年来,中心先后组织和举办了多场科普讲座、展览及实验室参观活动,引导公众关注资源环境问题。中心展室已成为物化探所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两年来已接待参观团组80余个。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