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食品饮料销毁厂家 固废垃圾处理 服装厂废料处理 限制条件主要是1、协同处置危废需要水泥窑持续开工生产,因此该区域水泥供给过剩的不适合,该区域危废处理能力短缺的;2、项目建设必须与城市规划相符,且靠近居民区、水源地的不能选;3、《审查指南》规定窑型2000t/d以上可以进行处置危险废物,但实际操作中,危废产能大于5万吨/年的较容易过审批,一般处置危废量占水泥产量的5%,即超过3000t/d的大窑较合适。水泥窑协同处置之前发展较慢的原因以往监管力度小,危废较少,且危废上游企业较为分散,水泥企业缺少前端收集能力,因此往往处置的是市政垃圾,而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每吨可获得的接近180元发电补贴相比,水泥窑协同处置获得的60-80元补贴十分低,在危废处置需求并不旺盛时,盈利能力较弱。水泥行业以往盈利不错,并不愿意投入资金、人员改造设备,也不愿意承担风险。近年来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水泥企业有动力增加新的业绩增长点。环保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4000余家水泥企业中仅有24家企业获得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截止到2017年5月底具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经营许可证的水泥企业有仅35家,核准处置规模超过200万吨,尽管目前规模还较小,但是总数及核准处置规模近三年来已翻番。危废企业与水泥企业不仅是竞争关系,更是合作关系。存在三种合作模式:1、分散联合经营模式,水泥企业和危废预处理企业分属不同的法人主体,危废在预处理中心经预处理后,运送至水泥企业直接入窑。2、分散独立经营模式,水泥企业和危废预处理中心属于同一法人主体。3、集中经营模式,在水泥生产企业厂区内对危险废物进行预处理和协同处置。行业格局
1. 行业格局:“小、散、乱"目前危废行业呈现“散、小、弱"特征。随着监管趋严,标准提高,小企业会被淘汰或被收购;且未来资质审批更严,实力弱的小企业将更难获得资质,国企。散:危废行业市场集中度极低,行业企业处理资质占比仅为6%,其原因为:危废处理半径短,跨省转移需审批,区域性。地方保护主义较强,跨区域拓展较难。标准尚低,对技术与管理上的要求还不高。资质企业平均规模较小:2016年我国持危险废弃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为2149家,2016年净增加仅115家,体现出环保系统对新颁发许可证愈发谨慎;平均每家处理量仅不到3万吨,呈现较强的分散性特征,但单企业处理规模由2014年2.2万吨/年增加到2016年3.0万吨/年,未来随着许可证颁发与复核难度加大,实力弱、技术差的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市场,龙头扩张,单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单企业处理规模不断扩大弱:大部分工业危废处理企业技术、资金较弱,处理资质比较单一,这也是危废企业实际处理比例较低的一大原因。据统计,全国1500多家具有危废处理资质的企业的处理类别和能力中,90%的企业经许可处置的危险废物种类都小于10种,而能处理25种以上危废品类的企业仅占1%。从处理量上来看,处理能力低于50吨/日的企业超八成,处理能力达到1000吨/日的企业仅占0.3%。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