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回放

当前位置:淘生意平台 > 技术中心 > 采购指南

为你介绍HYDAC传感器的构成与应用概述

2020年12月25日 18:50:42      来源:上海乾拓贸易有限公司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28

分享:

为你介绍HYDAC传感器的构成与应用概述
    HYDAC传感器是由模拟传感器(电阻应变式)和数字化转换模块两部分组成的。数字模块由高度集成化的电子电路,采用SMT表面贴装技术制成,主要包括放大器、A/D转换器、微处理器(CPU)、存储器、接口电路(RS485)和数字化温度传感器等。
    HYDAC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电子计价秤、平台秤、案秤、电子皮带秤、分选秤、汽车衡、动态轨道衡、大吨位料斗秤等装置上,由于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体积较小的场合。
    HYDAC传感器概述:该传感器采用微小型精密设计,钢制一体结构,防护性能高。主要针对一些空间有限的场合使用。性能指标主要技术指标CST-206 单位量程10-200kg,500kg-3T kg ; T 输出灵敏度1.2±0.1 mv/v 准确度±0.3、±0.5 (线性滞后重复性)%FS 蠕变±0.3 %FS 温度对零点影响±0.02 %FS/℃温度对量程影响±0.02 %FS/℃输出电阻350±5 Ω 绝缘电阻≥2000 MΩ 供桥电压9~15 VDC 工作温度范围-30~+70℃/+85 ℃补偿温度范围-10~60 ℃允许过负荷150 %FS 防护等级IP65。
    HYDAC传感器常用于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考虑到使用地点的重力加速度(g)和空气浮力(f)的影响后,通过把其中一种被测量(质量)转换成另外一种被测量(输出)来测量质量的力传感器。因此称重传感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及可靠性是它工作的主要神圣责任,那么原材料和制造工序是怎么影响称重传感器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呢?从表面看,似乎一个传统称重传感器就是简单地由铝或硬化钢元件,电阻应变计,补偿电阻器,互相接线,填充材料和镀层或涂料组成。那么两台外观相同的称重传感器究竟有多少不同呢?
    HYDAC传感器让我们假设一台高品质的工业称重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防潮性——潮湿是导致称重传感器故障的原因;耐久性——保守的设计也要使传感器经受10万次以上的循环加载,而不产生疲劳故障;符合公布的技术规范一包括线性,滞后和温度补偿;由一批传感器的性能到另一批产品间的一致性。不是所有的传感器制造商出的传感器都满足这些性能要求。现在开始解释为什么不同制造商的称重传感器外观看似相同,但在性能,可靠性和一致性上会存在差异。
    称重传感器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耐久性的作用:称重传感器基本的设计就是要确定它的耐久性,它必需经受十万次的称量,不会因机械疲劳而导致故障。用计算机有限元分析使称重传感器设计优化,不使传感器存在任何部分的应力集中,如此可要求应力均匀的集中在应变计的部位。这种精巧设计能确保称重传感器能经得起超载。
    二是防潮作用:称重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计容易受潮气影响。潮气进入电阻应变计可能导致称重传感器性能不稳定甚整体故障。
    因此HYDAC传感器的设计防潮是由以下几点:
    一、封装电阻应变计—— 用防水材料覆盖住应变计。
    二、控制环境或制造出低湿度环境——阻止潮气进入密封的称重传感器。
    三、高质量的复合防水密封——在整个工作温度下,保持传感器的元件不受影响,并且有小的渗透性。
    四、焊接封口、玻璃和金属电缆接头有时也很有效。
    五、HYDAC传感器电缆将导体和外壳严密的结合,防止潮气通过电缆芯进入内部。
    HYDAC传感器*交替负载、污垢和水分等。然而,要获得测量设备的定量陈述,需要传感器完整的综合统计数据,通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相反,操作者可以通过连续地跟踪校准结果,获得其应用条件下设备的*状况,这是非常好的想法。换言之,如果在测试台工作条件非常恶劣、并且显示测量结果不可信,则在6个月甚3个月间隔内进行重新校准是必要的。然而,如果两次重新校准之后测量特性保持稳定,那么可以延长校准间隔时间。但是如果出现磨损或漂移,需要缩短校准周期。
    不同测试设备的测量比较
    不同校准测试设备之间的比较测量也是调整校准间隔的另一种决策辅助手段,例如,让一个测试实验室使用多个力传感器进行比较测量。比较测量结果可以帮助计算出校准间隔是否应该缩短。
    操作条件的重要性意味着:在测量工具受到超预期用途的应力的情况下,都应该实施重新校准。这些包括更大的过载、跌落、温度条件,以及设备需要用于维修等情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